文章内容

2018年蜀相·杜甫|注释|翻译|赏析|讲解

时间:2018-07-03 17:27来源:网络整理 作者:珠海翻译公司 点击:

  有人说,那首联是起,此颔联是承,章法井然。不错。又有人说,从城外森森,到阶前碧色,迤迤逦逦,自远望而及近观,由寻途遂至入庙,笔路最清。也不错。不过,倘若仅仅如此,谁个不能?老杜又在何处呢?有人说,既然说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祠,那他为何八句中为碧草黄鹂,映阶隔叶就费去了两句?此岂不是正写祠堂之景?可知意不在祠的说法不确。又有人说,杜意在人在祠,毋庸多论,只是律诗幅短,最要精整,他在此题下,竟然设此二句,既无必要,也不精彩;至少是写走了,岂不是老杜的一处败笔?

⊙●○○⊙●△,⊙○●●●○△。

  题曰“蜀相”,而不曰“诸葛祠”,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。但是诗又明显自祠写起。何也?盖人物千古,莫可亲承;庙貌数楹,临风结想。因武侯祠庙而思蜀相,亦理之必然。但在学诗者,真假宾主之间,诗笔文情之妙,人则祠乎?祠岂人耶?看他如何着墨,于此玩索,宜有会意。

With the green grass of spring colouring the steps,

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

三顾:指刘备三顾茅庐。顾:拜访,看望。

  杜甫擅长使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,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。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。他的乐府诗,促成了中唐期间新乐府静止的发展。他的五七古长篇,亦诗亦史,开展铺叙,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返,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。杜甫在五七律上也体现出分明的创造性,积攒了关于声律、对仗、炼字炼句等残缺的艺术阅历,使这一体裁达到齐全成熟的阶段。有《杜工部集》传世。

映阶碧草自秋色,隔叶黄鹂空好音。

  杜甫生存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期间,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、政治光明、人民疾苦,被誉为“诗史”。其人忧国忧民,人格崇高,诗艺精深,被奉为“诗圣”。

  《蜀相》由杜甫创作,被选入《唐诗三百首》。这是一首咏史诗。作者借旅游武侯祠,赞颂丞相辅佐两朝,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。既有尊蜀正统观点,又有才困时艰的感叹。更多唐诗观赏敬请关注“习古堂国学网”的唐诗三百首栏目。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风光。首联自问自答,写祠堂的所在。颔联“草自秋色”、“鸟空好音”,写祠堂的荒芜,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。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。颈联写他雄才大略(“天下计”)忠心报国(“老臣心”)。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终局,引得千载英雄,事业未竟者的共鸣。

蜀相:三国时蜀汉丞相,指诸葛亮(孔明)。

  庭草自春,何关人事;新莺空啭,秪意伤情。老杜一片诗心,全在此处凝固,如何却说他是败笔?就是过渡云云,周汝昌学生以为也还是只知正笔是文的错觉。

森森: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。

【格律】

两朝:刘备、刘禅父子两朝。

频烦:频繁叨扰。频:频繁;烦:搅扰。

  杜甫只管怀有“致君尧舜”的政管现实,但他仕途崎岖,抱负无奈发挥。他写《蜀相》这首诗时,安史之乱还没有停息。目睹国势艰危,生民涂炭,而本身又请缨无路,报国无门,因此对创始基业、援救时局的诸葛亮,无限敬慕,备加敬重。

  《蜀相》是中国唐代平凡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。

THE TEMPLE OF THE PREMIER OF SHU

  唐肃宗乾元二年(860年)十二月,杜甫完结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、同谷(今甘肃省成县)的流离失所的生存,到了成都,在冤家的资助下,定居在浣花溪畔。第二年(唐肃宗上元元年,860年)的春天,他探望了诸葛武侯祠,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。更多唐诗观赏敬请关注“习古堂国学网”的唐诗三百首栏目。

  杜甫(822-880年),字子美,生于河南巩县(河南省巩县),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。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,故自称少陵野老,世称杜少陵。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。天宝年间到长安,仕进无门,困顿了十年,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。安史之乱末尾,他流亡颠沛,竟为叛军所俘;脱险后,授官左拾遗。860年(乾元二年),他弃官西行,最后到四川,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,故又有杜工部之称。晚年举家东迁,途中留滞夔州二年,出峡。漂泊鄂、湘一带,贫病而卒。

  “出师”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,曾经六出祁山的事。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(244年),他统率大军,后出斜谷,占据了五丈原,与司马懿隔着渭水对峙了一百多天。八月,病死在军中。“英雄”,这里泛指,包括诗人本人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。

  “映阶”,映照着台阶。古代的祠庙都有庭院和殿堂。人们要进入殿堂,要拾级而上。“好音”,悦耳的声响,描画鸟的叫声难听,这里指鸟鸣。

两朝开济: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创始帝业,后又辅佐刘禅。

  三、四句一联,是借对祠堂庭宇风光的刻画,进一步抒发凭吊情怀。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。诗人看到那照映阶除的碧草,仍自呈现怡性的秋色,听到那身藏密叶的黄鹂,枉然啭弄着悦耳的佳音。院落似此荒芜,门庭如彼阗寂。一种“感物怀人之意,即在言外。”碧草盈阶,黄莺隔叶,原本是极可赏心娱目标景象,但是一用“自”“空”两字周旋,抒情景状,便翻然改异。这里正是杜甫“一字为工”极“变化开阖”之致之处。比起诗人另篇《春望》中名句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”来,尤为耐人吟味。当然,决议诗人所以如此利用“自”“空”二字的根本缘由,还在于诗人过后的思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