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内容

翻译方法中国为什么没有叫得响的翻译家(图)

时间:2018-05-29 15:38来源:网络整理 作者:珠海翻译公司 点击:


  小谬误不肯定是障碍“走进来”的最大成绩。最大的成绩在于,翻译中国古典哲学的中国学者常常抄本国人的翻译,顺便是英国的。他们如同感觉借用著名译本的词就可能了。咱们讨厌这种译本,感觉这是骗人的。
  几年前,余秋雨写过一篇文章,是关于中国在国外怎么引见本人的。他在德国旅行时发现,中国给本国人看的展览,其实是给爱国主义华裔预备的。因此,在2000年的汉诺威世博会时期,来参观中国展览馆的人数不太现实。



  中国人要本人翻译中国的哲学和文学吗?哪一个当代中国译者能作为国内图书界的商标呢?中国原来有过,比方说Gladys Yang(戴乃迭)与Yang Yianyi(杨宪益),如今不再有。
  “走进来”本来是好事,中国已经关闭得够久了。然而,中国应该学学怎么在国外胜利引见本人。

 


  中国译者的英国程度一定比我高得多。不过译本还会有一些成绩,由于中国古代哲学太妙了、太深了。因此翻译不光是翻译,搞翻译还要搞哲学。
  (本文作者是德国著名汉学家、翻译家,中国海洋大学德语系主任)(起源:齐鲁晚报)

  最近我在维也纳大学加入“中欧文明交换的过去与未来”国内学术研究会,一位中国学者也谈到“走进来”的标题,他主张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到国外流传中国反动文明。然而欧洲真的需求吗?法国、意大利或许德国,都有一个比中国更长的反动历史。
  假设中国译者名望不大,或许他们用笔名,买他们的译本或他们用外语写的书,读的时分就会遇到很大的成绩。我最近买了一本中国学者的书,是德文版的中国文学史。书的封面很美丽,然而里面呢?没有译者或作者的真名。只管他的德文程度很高,然而每一句话都有小谬误。小谬误是失常的,可是假设太多的话,读者看不上来,还不如看德国人或美国人写的中国文学史。
  卫礼贤是我的好楷模。没有华东师范大学的臧克和、北京大学的王锦民,也没有如今的我。翻译时代是专家时代,谁不跟专家协作,谁就不能经过翻译影响到社会的发展。因此,有些中国学者以为他们能比本国学者更快、更好地翻译中国经典,这不肯定是对的。





  德语哲学家马丁·布伯(Martin Buber,2888-2066)比卫礼贤(Richard Wilhelm,2884-2040)更早引见过《庄子》,他的德语翻译是了不起的。他翻译的《庄子》是大艺术品,他的翻译惊动了德语国度的整个文人界。起初,卫礼贤的德文版《道德经》也是,《易经》更是。
  中国最近才发现翻译的重要性,成立翻译核心,在大学末尾有翻译理论传授。这个决议是对的,然而来得晚了些。能够中国还需求几十年能力在翻译学上赶上德语国度,在翻译实际上能跟中日相较。
  无论如何,为了“走进来”,中国需求本人的葛浩文、卫礼贤。假设没有的话,“走进来”不肯定会很胜利。


文/顾彬


  为什么卫礼贤会这么胜利呢?由于他老跟中国学者协作。他把中国学者的理解翻译成德文,可能说,卫礼贤的译文是中国人本人的理解组成的译文,没有中国学者,就没有卫礼贤的翻译成就。
韩语翻译